平顶山森林公园
摘要:平顶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平顶山环城(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本溪市区东南端。属长白山脉余脉,海拔661.2米,是控制市区的最高点,山势巍峨雄伟,是一座典型的桌状山。平顶山是本溪山水城市的标志之一,地貌特征是以中低山地貌为主。平顶山——四方台一带是后层石英
平顶山环城(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本溪市区东南端。属长白山脉余脉,海拔661.2米,是控制市区的最高点,山势巍峨雄伟,是一座典型的桌状山。平顶山是本溪山水城市的标志之一,地貌特征是以中低山地貌为主。平顶山——四方台一带是后层石英岩为主的层状岩石,形成平顶状山峰。“平顶如砥,壁如斧削,山峦叠翠,谷壑幽深,峰峻石奇,草丰林密”概括了平顶山生态公园的重要特色,并形成了本溪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独特风景。
作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四大园区之一的平顶山园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历经多次地壳升降和凹陷,并有海陆交替变化、火山喷发、岩石风化剥离、搬运,形成集中构造带互为镶嵌的错综复杂的构造体系和构造层,其中以岩石风化剥离的地质现象最为突出,花岗岩、页岩、砂岩等分布广泛,是“本溪地质摇篮”的凝缩,它不仅是地质学科的教学科研基地,同时也是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科研基地。山顶出露的地层为上元古界(24亿年)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和南芬组。两组地层分界清楚。半山腰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31.45亿年)鞍山群大峪沟组,其熔岩多为黑云母变粒层,混合花岗岩。在西部山坡小平台处,可以见到混合花岗岩与钓鱼台组石英砂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它是侵入岩体经过风化剥蚀后,又被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的接触关系。即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直接覆盖在太古界鞍山群大峪沟组混合花岗岩岩体之上,在其接触面上可见底砾岩,这种现象典型而标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平顶山作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四大园区之一的主园区,它包括平顶山景区、滴水洞景区、金坑村岩溶漏斗群、西砬湖地缝式岩溶小峡谷、欢喜岭逆断层、大明山火山、大明山沟平旷不整合及斜交不整合接触关系、千金岭水平岩层及剪节理、白石砬子直立岩层、郑家交错层、彩屯竖井煤矿和牛毛岭中石炭统本溪组层型剖面等12个景区。在平顶山生态公园范围内,涉及到的景区和教学科研基地主要是平顶山景区和滴水洞景区。滴水洞的断层瀑布位于生态公园东南老姥岭附近,该瀑布落差为36.4米。这里的出路地层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其节理和断层十分发育,断层标志清楚而典型,它是牵引构造和阶梯式构造,是研究瀑布成因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平顶山生态公园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自然林木繁茂,林相完整,种类繁多,大部分为具有十年—三十年树龄的次生人工林。由于森林层次结构复杂,可明显区分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物层等,观赏价值极高,是失去范围内最大、最集中的生态绿地。主要树种有柞、榆、山杨、槐、槭、黑松、油松、落叶松等。有观赏价值又有重要的保护、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有水曲柳、桦、紫椴、胡桃楸、刺楸、黄菠萝等,还有灯台树、天女木兰等多种灌木和山楂、梨、苹果、桃等经济林,是天然植物宝库。平顶山景区是古庙、碑林、古井、古树、碉堡群、斗姥宫、掩体、洞穴等人文景观资源集中分布地,这些文化古迹是本溪历史的浓缩,是本溪文明进程的象征。据市文化局现场实物考证,平顶山有人类居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青铜时代。经在四方台的初步挖掘和考证,发现了商代陶片,说明这里曾是古人类居住遗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青云山(即平顶山)开始有人狩猎、放牧之举动。平顶山自古就是道观聚集之所,也是清代以来久负盛名的东北道教文化胜地。相传:清康熙二年,东北道教发源地铁刹山主持郭守真建清虚观庙宇。现存三棵百年古松虬劲挺拔、依岩耸立,可证斗姥宫香火缭绕、晨钟响彻山林的盛境。实际上,是郭守真派其弟子秦太玉和高太护在平顶山创建了玉皇庙清虚观,之后,围绕平顶山相继修筑了转山沟朝阳观,三道沟修筑了斗姥宫,千金沟修筑了三宫庙三圣宫,彩屯修筑了关帝庙太和宫,溪湖河西修筑了老君庙,大峪修筑了玲珑观,本溪市内修筑了斗率宫,在其东北15里处修筑了圆通观和三清观;在西北10里处的新洞沟修筑了老君庙,在西北20里处的青石沟修筑了玄真宫,形成了以平顶山清虚观为中心的道观网。其它寺院建筑有建在大峪岭的一个山坳里的滴水观音寺,后毁于战乱。大峪岭又称老母岭,位于平顶山景区南侧的滴水洞景区内,因观音菩萨显圣而得名,民间有许多观音菩萨在大峪岭显圣的传说。玉皇庙,修建于八十年代。转山佛教华严寺,始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三层正殿,耳殿及厢房。其他宗教建筑还有现有华严寺、和尚坟等。传说众多
传说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被秦王追杀,曾在“地险林茂”的青云山栖身数月,留下“迎日崖”、“望月台”与“龙泉井”等历史遗迹。另一传说更为旖旎,唐朝红袍督盖苏文妹曾在此驻守边关和修建营盘,在平顶山开凿“七口水井”。平顶山自清代以来既为久负盛名的东北道教文化胜地。清康熙年间,东北道教发祥地铁刹山道教祖师“长眉李大仙”,在平顶山“四方台”聚会,在平顶山一带修建清虚观等庙宇。
在所有的传说中,李五的传说最为精彩。本溪平顶山上有一古庙名叫玉皇阁,正面石刻着-:“英风万古,玄极无上,警化万方”十二个大字。山南有一村在叫南天门,两处相连接的山梁上曾有一座偌大的旋坟。据《奉天通志》记载:“清初侠士李五万年遁迹于斯,玉皇阁其创建也。山南有李五坟,其瘗骨处也。”提起侠士李五,平顶山周围的老年人无不津乐道,都说李五力大无穷,庙中原有大缸两口,均可容米数石,两口缸是李五用铁棒当扁担从山下一口气挑上山的。李五活了一百多岁,穿夏秋冬从不穿鞋。奇人奇事。一言难尽。
兵家要地
平顶山面向市区的战争遗迹有碉堡群及掩体、战壕、靠近本钢工学院的一个山峰上则有环型的防御工事、还有唐代古井、明点将台遗址等。位于平顶山顶的古井,明代文献中就有记载了,通过考古工作者的现场考察,初步确定为金人所筑。面向高速公路的绝壁上则有高句丽时期的古城墙和日俄战争时期的掩体。
今人熟悉的平顶山战争有日俄夺平顶山的战争,有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军争夺平顶山的战争。今人不熟悉的有明朝初年明军与盘踞在平顶山上的残元武装的战斗,还有据守在平顶山上的元军消灭了红巾军北上兵团的战争。更早的还有唐王朝时薛仁贵大战横山的故事。
景观处处:
久远的人文历史遗迹,丰富的道教文化积淀,多层次的战争遗址,已为平顶山积累了太多的文化谱系。后来丰富的碑林、广场等新的景点又为其增色不少。形成了古庙、碑林、古井、古树、碉堡群、斗姥宫、掩体、洞穴等人文景观的旅游网点。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东起新立屯,西至千金沟,北达平山截洪沟,南抵石湖沟。未来,将形成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度假旅游的目的地,以山顶观光、林下休闲、崖中探险为主题,形成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的四季游赏格局,营造具有本溪地域特色的生态公园。
延伸阅读:
·巡游足迹之辽宁(千山水洞)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6_2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