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秦长城遗址

摘要:渭源秦长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古老雄浑秦长城渭源境内的秦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在渭源境内,经过4个乡镇14个村,蜿蜒起伏36公里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8米,每隔1里有一

景区详情
渭源秦长城遗址
渭源秦长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古老雄浑秦长城

渭源境内的秦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在渭源境内,经过4个乡镇14个村,蜿蜒起伏36公里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8米,每隔1里有一小烽燧,10里有一大烽燧,雄伟壮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渭源境内的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义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从东峪沟长城坡,上阳山进入渭源县境内,经地儿坡、樊家湾、文昌宫、秦王寺、石堡子、陈家洼、方家梁、城壕、高咀山、马家山、下盐滩、阳山等四个乡镇十四个村盘垣三十七公里,从野狐湾进入陇西县境。

这段古老的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十米,沿城垣起伏,每隔一里有小烽燧,十里一大烽燧,雄伟壮观。城垣下夯层清晰,秦瓦遍地。长城脚下的秦王寺,传说是秦始皇西巡陇西郡(郡治狄道)时,途经这里住宿一夜,后人为纪念秦皇西巡而修建得名,原有寺庙建筑一进三院,雄伟壮观,山门外有戏楼会场,寺后院有一深井,名曰:"秦王饮马井",井旁有一棵千年古树,叫"秦王拴马树",寺内有一口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陇、渭、临三县集资筹造的大钟(直径2米、高3米,重4800斤)可谓世所罕见。

秦王寺庙宇大部分在清同治时毁于兵燹。大钟在1958年砸毁炼成钢铁。现仅存后院正殿一座(民国23年重修)前院左侧偏殿一间(清宣统时修),院东厢房三间,其余全部废墟。残存的旁殿壁画上写有抒怀诗:"渭水滔滔日夜流,不知征战几时休?万里长城遗迹在,不见昔日秦王侯"。渭源县秦长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

秦长城遗址发现于1987年,共两处。一处南起巴拉素镇转水庙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附近,全长25公里,间断延续,最宽处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处夯土层,但夯印不明显。

另一处东起巴拉素乔家峁南,西至红石桥乡井界村,全长14公里,残墙间断绵延,夯土层厚15—20厘米,尚有残存墩宽9米,高5米。沿此两段古长城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白灰陶、夹砂灰陶、黑陶和少量红陶残片,其上纹饰多为蓝纹、粗细绳波、方格纹和堆积纹等。同时,还发现战国时常用的陶鬲单足及其残片、石器残件和四棱形铁箭头等物。经考定,这里为战国至秦汉时长城遗址。据《汉书?匈奴传》上载:“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谪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与中国界放故塞。”所谓“故塞”,即秦昭襄王时所筑、今榆林市境内发现的秦长城。

在包头,除了有较早时期的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临三北(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

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在包头秦长城内外,留有8~9座古城遗址,周围常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28_7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