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玉皇庙

摘要:范县玉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在濮城镇玉东村东南,有一片由圆形土堰圈成的地方,方圆百亩。土堰高约三米,上宽约三米、下宽约六米。据该村刘继武老人(82岁)介绍,六十余年前,土堰内有一处气势恢宏的玉皇庙。当时玉皇庙占地20余亩,有前后两处大殿。前殿供奉玉皇爷像,其左

景区详情
范县玉皇庙
范县玉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濮城镇玉东村东南,有一片由圆形土堰圈成的地方,方圆百亩。土堰高约三米,上宽约三米、下宽约六米。

据该村刘继武老人(82岁)介绍,六十余年前,土堰内有一处气势恢宏的玉皇庙。当时玉皇庙占地20余亩,有前后两处大殿。前殿供奉玉皇爷像,其左右各有文武大臣供像六尊,殿前站班的是袁天罡、李淳风;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廊房。后殿供奉的是老奶奶铜像(据说,现存市文物馆)。玉皇庙有两道门。二门朝西有关爷庙,供奉关爷、周仓像;关爷庙外有土地庙。二门朝东有三间三王奶奶庙,分别供奉大王奶奶、二王奶奶、三王奶奶神像。玉皇庙东南方向有一处高约丈八的戏楼,戏楼旁有观音菩萨庙,其门朝北,内供三尊菩萨像。据传,玉皇庙正西约百步,有扁鹊墓,历经水患淤埋,具体位置不详;但今天,土堰内西南处仍有一小间房即扁鹊墓。据说,玉皇庙原有石龟、铜人像、龙虎福寿碑等,这些古迹后来或流失他处或毁于兵燹-等。而其中的龙虎福寿碑还流传着一段奇闻。

“龙虎福寿碑”被誉为翰墨奇品,它以其高超奇妙书法艺术,几百年被人们所珍爱。此碑由四块刻石组成。每块高170厘米,宽85厘米,厚12厘米。碑上大、小字匀系指书,大字五指夹棉、小字指尖醮墨书写。这种书法特技,世所罕见。龙、虎、福、寿四个大字,是字又是画,“龙”蟠“虎”踞,“福”图“寿”星,如蛟龙出海,似猛虎盘踞,像龙凤亲吻,同寿星仙姿,极尽象形之妙。不惟字奇,题意亦佳。四字上方各依主体字意赋诗,五言七律,指墨草成,字体奇异,诗词隽永,灿烂夺目,气贯长虹。“龙”字上方的题诗是:“海门初出浪如山,霹雳横空顷刻间。怒目一声鳞甲动,半天烟雨电光寒。”其诗意是:腾龙出海翻起惊涛巨浪,霹雳声顿时划破长空。眦目圆睁,怒吼一声鳞甲抖擞,半天烟云,电闪雷鸣暴雨接踵而来。“虎”字上面的题诗是:“雾隐南山草木寒,急闻老去尽成斑。未宜林下安生息,好寻君王镇九关。”其诗意是:南山上雾气缭绕草木显得格外萧条,看到你斑纹尽显老态龙钟,仍没有在林中休养生息,而是追随君主卫国守关。“福”字上方的题诗是:“福字虔诚献,惟公始克当。云仍千古庶,爵禄万年长。豪侠三结义,功名百战场。早知累代后,日月与争光。”其诗意是:诚心献上一个福字,只有您才担当得起。都说你千年后仍为庶老,你的美名爵禄将万年长存。豪侠三结义的肝胆相照,才赢得百战不殆的威名,您的光彩永远可与日月争辉。“寿”字上方的题诗是:“寿字虔诚献,惟公称此言。檎祠彰大节,遗像肃忠魂。歌舞晨昏接,蒸尝远近繁。也知千载后,生气凛然存。”其诗意是:诚心献上一个寿字,只有您才称得上此字意境。从君王到平民四季的檎尝中显示您的高风亮节。祠堂上遗像忠义的灵魂格外蔚穆,颂扬您的歌舞从早到晚,朝拜您的人们远近繁多,敬仰你的风尚千年后依然长存。

据传,明代嘉靖年间,濮州商贾云集,十分繁华。山西来濮经营谋生的士、商、工、艺等人,结帮集资,除在濮州建立山西会馆外,还集资修建关帝庙。当时山西凤台县(今晋城市)来濮经商的曹炳(字炎烈,一字燠远),资产较薄,无多银钱可捐,但他却有诗书画绝艺在身,因书写镌刻成“龙虎福寿”四块石碑以献,使关帝庙大为增色。可惜的是,濮城关帝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但由于人们珍爱这四块石刻,就把它埋藏起来。建国后,濮城修建文化馆时,又把它扒出来,嵌于楼下展室,保存十分完好。可惜“文革”初期竟遭铁锤之劫,西施面变成了麻姑脸。所幸者,碑身完好,大部字迹尚可辨认。现四块石碑存放在范县辛庄乡郑板桥纪念馆。

据说,该村张姓自明初从-县迁来,后来就因该村东的玉皇庙而将村名命名为玉张村(后又分为玉东村、玉西村两个村委会)。

1950年前,玉皇庙内建有完小;1950年始拆该庙,1952年,改建高中。1954年左右,范县第二高级中学(即范县二中,俗称“玉皇庙高中”)开始招生。1993年9月,范县二中改为范县第一职业高中(即“一职高”)。因范县一中由范县老城区迁往范县新区,2011年5月至今,“一职高”又迁往范县一中原址(范县老城)。

如今,在原“玉皇庙高中”土堰南面,群众又建起两间庙宇,门匾书写“凌霄宝殿”。宝殿内中间供奉玉皇爷像,东有太上老君、托塔天王、持国天王神像,西有太白金星、多闻天王、广目天王神像。宝殿前两根廊柱下垫着两个圆形石墩,殿前还有两个圆形石墩,这四个石墩据说就是玉皇庙仅存的老物件了。西边廊柱下的石墩中间尚存有刻字,其中有“东昌府濮州”、“大明府开州”“正德十二年□月十五日”等字样。据查,“东昌”一词,始见于西汉,当时“东昌”不是地名,而为—封号。汉清河王刘义之子刘成,汉孝宣帝时-为“东昌侯”。以“东昌”为地名,始于元代。元之前,聊城是博州州治,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五月,元世祖忽必烈改革全国行政设置,改州为路,原博州遂易名“东昌路”,自此,聊城始称东昌。明洪武元年至清宣统三年,聊城为东昌府治所。明代东昌府治聊城。曾辖临清州(领邱县、馆陶县二县)、高唐州(领恩县、夏津县、武城县三县)、濮州(领范县、观城县、朝城县三县)三州和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莘县、清平县、冠县、邱县、馆陶县、恩县、夏津县、武城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15县。“正德”是历史上多位君主的年号,一般正德(帝)指的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的年号,“正德十二年”即1517年。如果真的可以穿越五百年,人们或许就能够知晓这些圆形石墩以及玉皇庙的前世今生,那将是何等的殿宇森然、气势恢宏。

每逢阴历三月十八日玉皇爷过生,玉东村“凌霄宝殿”西面空地就会唱大戏,历时三、四天,吸引了周边很多群众前来欣赏。

在原“玉皇庙高中”周匝的土堰上,尚有不少看起来古朴苍天的黑槐大树。若徜徉于此,蓦地会从脑海中溢出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据说,土堰是六十年前人力而为,土堰外侧的斜坡,据说原来很长;如今,土堰已然不复曾经的辉煌,外侧的斜坡也消失了一半,不少地方已有伤痕。

多少年来,黑槐依旧,一阵风吹过,枝桠摇曳中,发出呜呜声响,不知是否还在一如既往地倾诉着什么……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21_4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