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山道教遗址
摘要:鹤鸣山道教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因山
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此外,鹤鸣山作为游戏里门派的名称出现。
中国道教发源于大邑县鹤鸣乡鹤鸣山,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道教本家和鹤鸣山历史遗迹,均一致表明这里是中国道教发源地。
鹤鸣山上的最早建筑,名称及沿革均已湮没难寻。明人张景贤在《修鹤鸣观醮台公署记》中记载,"观之创不可考,然隋唐之际,尝有旧址,而宋开宝、元至正年间皆敕赐重建".嘉靖年间是鹤鸣山道教发展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时期,世宗五次遣使在此举行万寿大醮。张景贤记载了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大醮的盛况,"分遣使臣,于治世元岳等五处(齐云山、三茅山、王屋山、武当山、鹤鸣山),会地方守臣,以八月十日万寿节,各诣其所,建祈天永命大醮,集庆安邦,而鹤鸣其一焉。唯时两台及地方重臣,暨诸郡邑守宰,莫不咸在,以供厥事。逮今凡五举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因祈祷有功,沈皇后遣大真人彭瑞衡施药物、赐经卷于鹤鸣山,以示褒奖。明末清初,随着全真道的兴起以及武当山陈清觉仙师人川整顿教务,与蜀中许多道观一样,鹤鸣山成为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所属,并至今承其戒坛。
据地方史志记载,历史上鹤鸣山曾殿宇鳞次,鼎盛时期有太清宫、文昌宫、三官殿、迎仙阁、慈航殿、三清殿、玉皇楼等殿、宫、庭、阁建筑上百间。直至上世纪中叶,这些建筑仍保存较为完整,可惜在"文革"中遭到严重损毁。1987年,鹤鸣山恢复宗教活动,并逐步重建了迎仙阁、斗姥殿、三圣殿及道众生活配套设施。今天的鹤鸣山,香烟袅袅,古木参天。山脚之下,草丛中有一块斑驳的石碑标明了昔年古观的旧址,熙熙攘攘的信众从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依山而建的各个殿堂,焚香朝拜,祈求福佑。
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伸40米。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17_6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