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埭丁氏宗祠

摘要:陈埭丁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赛典赤瞻思丁(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

景区详情
陈埭丁氏宗祠
陈埭丁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

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赛典赤瞻思丁(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行商入泉。元明易朝,裔族避居陈埭,取其祖尾音“丁”字为姓。尽管陈埭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但在其生活空间里,至今还不难看到伊斯兰教习俗的遗迹和民族意识的反映。这种既显现闽南汉文化的共性,又蕴涵伊斯兰教之遗俗而构成的文化特点,在其宗祠及其祖先崇拜的表征中,可以有助于我们作较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宗祠坐北朝南,建筑群体以廊院式组织,采用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以砖、石、木构造,中轴线自南至北为泮池、门埕、前厅、前庭院、中堂(主殿)、0院、后殿,除泮池外,南北长49.24米、东西宽21.38米,总占地面积1052.75平方米。红底金字“丁氏宗祠”匾额,高悬于前厅正门门楣上方,字迹苍劲,熠熠生辉。中堂是宗祠建筑群的中心建筑,神龛供奉丁氏列祖列宗考妣神主,每年隆重的春秋二祭就在这里举行。最引人注目的是门楣上方的木雕以及廊心墙的石雕阿拉伯文组字装饰,特别是镶于正门门楣上方中央用阿拉伯文字组绘而成的鸟形图案木雕,传说是伊斯兰教“祈求真主赐予吉祥与安宁”的“吉祥鸟”。廊院式的建筑形式,使宗祠整体布局构成汉字“回”字形,其中后殿东北削角砌筑,使回字口部更与汉字书法转角顿笔象形,这也许是丁氏回族把强烈的民族意识融入宗祠建筑形式中的最好体现。

丁氏宗祠不仅建造得宏大壮观富有装饰,而且赋予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宗祠里竖有匾额18方,石刻、漆书楹联近30对。匾额记述历代科第功名,褒奖先进,彰扬祖先的功绩;楹联除描绘宗祠风水、历史渊源和人物事件外,亦多为颂扬赞美先贤功绩之句,炫耀宗族的荣光。“人文蔚起,代有簪缨”,明清两代登进士者12人、举人21人、贡生26人、秀才105人。1984年,丁氏宗祠辟为“陈埭回族史陈列馆”。

丁氏宗祠建筑的木作、砖作、石作、泥作,颇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雕饰技艺精湛,题材纹样丰富,彩绘艳丽多彩,以其营造有度的恢弘规制,装点适宜的平实修饰,彰显着它那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

2006年陈埭丁氏宗祠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岸兜村:晋江市陈埭镇岸兜回族村,位于泉州湾东平原南畔,是陈埭回族社区的主要行政村之一。周围与其余六个回族村相邻。辖区范围分后角、新厝前、后街三个角落。全村总户数为1116户,常住人口4750多人,其中丁姓回族人口占95%,外来人口有2.5万多人。岸兜因滨海,且海岸在寻东凹入一湾,闽南语“兜”状,即“口袋”状,故称。水体得名。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丁氏祖…… 岸兜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13_2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