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黄塔
摘要:临黄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临黄塔,又名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也叫阿育王塔,坐落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在宋仁宗庆历五年、大元元统元年、明崇祯九年和清雍正十年均进行过大的维修。现存塔
临黄塔,又名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也叫阿育王塔,坐落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在宋仁宗庆历五年、大元元统元年、明崇祯九年和清雍正十年均进行过大的维修。现存塔为清代重建之遗存。塔因年久失修,塔壁裂缝,塔身倾斜。2004年孝义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着“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对该塔进行了维修加固。
临黄塔,高18米,坐北向南,平面八角,为八级实体楼阁式砖塔。经维修后,塔抬高了3米,底部重修了须弥座。首层塔身直径原为5.72米,是由于后代维修时为加固塔基而修筑了支护性构架,破坏了塔原先风貌,予以清除之后,现为2.7米。二层直径2.21米,以上逐层收缩以至封顶。首层塔身正面设一假拱券门,其左右雕有楹联:“万道慈光吞日月,一期法雨润乾坤。”上方嵌有青石匾,上 书“临黄塔”,右上方刻有“大清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九日重建”,拱眼壁雕有“八卦图”;第二层正面雕有“释迦牟尼如来舍利支提”,拱眼壁雕有“福润四生”、“息沾九有”;第三层拱眼壁雕有“帝道遐昌”、“皇图永固”;第四层拱眼壁雕有“0常转”、“佛日增辉”。一、二层各转角斗拱下方雕有垂莲柱。
塔主体结构于各层施以木框架,塔身青砖跑砌,偶砌丁砖。普柏枋素砖砌筑。一至五层设立砖面雕春草兰额镶砌,且普柏枋为两层砖砌成,上三层不设兰额,且普柏枋为单砖跑砌。每层檐下设砖雕斗拱,单挑单翘,各角设转角斗拱,不设平身科。塔檐由叠涩砖及砖雕、飞椽、勾头、滴水组成。其上设反叠涩砖内收。各檐翼角微翘,设有琉璃套兽,并于三至八层悬铁制风铎。宝珠塔刹,塔顶为龙云卷草纹黄色琉璃包砌。
临黄塔地宫中存放有佛骨舍利,其“舍利流光”之壮观景象为世人所惊叹。据文献记载:在宋仁宗景裕一年御赐石匣一函,匣分棺,椁两层,里层金棺,外层银椁。里层金棺长二寸,宽一寸,放有舍利一粒,大如大豆,本自白色,外以银椁套之,上刻十大弟子像。雍正十年住持了禅重建该塔时,于四月二十六日在塔莲花石下发现舍利,当年五月二十二日塔基重筑,又将舍利放回到莲花石下。
经考证,古代舍利塔的舍利之装藏一般多用特别的函、钵、瓶;质地以石、铜、琉璃为主。而知名度高、影响大的寺塔则以多组合的金银质棺椁宝函为主;条件简陋者则以陶罐、瓷瓶等贮藏舍利。由此可见,临黄塔曾是知名度高,有影响的塔。
在维修时于塔基处发现了一唐贞观元年石经幢,上刻唐奉诏释译佛顶尊胜佗罗尼经。这卷经在唐代密宗盛行时传入我国,全是密宗咒语。密宗以之为根本经咒之一,特刻于石经幢之上,以表尊显。
临黄塔既有中国楼阁式塔的佛塔形式,又继承了印度佛塔的实心风格,实属二者合璧之佳作,是目前孝义市保存时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延伸阅读:
·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4_1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