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景陵(康熙陵)

摘要: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

景区详情
清景陵(康熙陵)

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清景陵(康熙陵)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清景陵(康熙陵)

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景陵(康熙陵)

清朝皇陵中的圣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先皇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清景陵(康熙陵)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际样对称布置,于是当时的建筑设计人员就根据神路走向顺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现出灵活多变、步移景换言之的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和才智。

清景陵(康熙陵)

与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孙女,废太子生母,康熙十三年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十七年逝世)、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之女,康熙二十八年病逝,死前一天立为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时为德妃,后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逝世)、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生母,康熙时为敏妃,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园寝,雍正元年追封为皇贵妃,迁葬景陵)。

清景陵(康熙陵)

清景陵(康熙陵)

景点位置

清景陵(康熙陵)

河北省唐山遵化市马兰峪镇清东陵附近

清景陵(康熙陵)

清景陵(康熙陵)

清景陵(康熙陵)
清景陵(康熙陵)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等,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1722年,崩于北京畅…… 爱新觉罗·玄烨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巡游足迹之河北(清皇陵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3_1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