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山
摘要:广阳山位于沙河市区西行30公里处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是中华道教圣地北方名山。太行渡槽:该渡槽跨度101米,全长220米,高53米,是一座浆砌单拱渡槽,主拱为空腹式变截面悬链线无铰拱,小拱17孔,单孔单跨6米,渠道墙高2.3米,厚1米,过水深2米,过水宽2.4米。1973年
广阳山位于沙河市区西行30公里处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是中华道教圣地北方名山。
太行渡槽:该渡槽跨度101米,全长220米,高53米,是一座浆砌单拱渡槽,主拱为空腹式变截面悬链线无铰拱,小拱17孔,单孔单跨6米,渠道墙高2.3米,厚1米,过水深2米,过水宽2.4米。1973年11月动工,1976年5月竣工。该渡槽犹如一道彩虹飞架两山之巅,主拱上的8900块弧形石,每块重1.2吨,该渡槽原为中国第一单孔宽度浆砌石拱桥,现为华北第一。它以令人惊叹的气势,展现了沙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广阳山远景:此山座落在山川之北,一日间其东、南、西三面均可看见阳光,故名广阳山。广阳山主峰海拔718米。在绿树辉映的山石间,处处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山前流水:传说古时有一口老君泉,四季常温,用泉水洗浴可去除百病。后来,只因一位年轻后生说了句不敬重的话,惹得老君一怒之下,将泉搬到了山后,这就是今天的映雪湖温泉。
三教堂:此处元代有一尼姑庵,明代扩建为三教堂,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宗教的包容性。明、清时期一直是庙堂齐整,香火旺盛。
小石桥:当地人称通天桥。这桥石后边山岩上的指印,人说是老君担水时手攀山石留下的。
老君洞:传说老子修行时住的山洞,古县志上叫老君洞,也叫圣人室。老子姓李名耳,亦叫老聃,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石典文学中被塑造成玉皇大帝身旁长生不老仙丹的太上老君。他身边这头断了一只角的青牛,人说是老君放牛时,不小心吃了临村八里庙的庄稼,给打断的。
老君台:洞前有块平地叫老君台,过去曾有石碾、石磨,传说是老君用过。在这儿,山青景秀、赏心悦目。明代沙河知县肖泮游览到此,乐不思返,曾题诗赞曰:“万仞当空壁立秋,山声水色自悠悠,何为谢却人间事,赤脚骑牛洞中游。”
帽洞:洞口小,里面却别有天地,顶似草帽,壁如螺旋,游人进入洞中转动身体,石壁好假也转动起来,大有飘然欲仙之感。
壁上题词:石壁上有一首首的即兴之作是各个时期文人墨客游览此地时留下的。“老聃修行处”这块石碑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所题。他先后多次在渡口村居住,《刘三姐》、《红孩子》和《上甘岭》插曲歌词等都是在此居住时创作的。
广阳山远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人语其:“前有渡水,后有温泉,左有罗汉洞,右有漆泉寺”、“云封洞口、雾锁玄门、草木先春、樵歌牧舞,使游者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堪称一方圣地也。”在历史上慕名而来者多不胜数,如尹喜追随老子到山顶上的尹家寨居住,清初畿南四才子之一的申涵光也到此隐居多年。六十年代,中国歌剧舞剧院曾把该村作为体验生活的基地。在今天,广阳山也同样得到了千千万万游人的称赞。中国老子研究会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得出了老子在涵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去所就是这座广阳山,从而解开了这个千石之迷。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3_1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