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兴寺塔

摘要:重兴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坐落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原同官县城)北街山坡,西靠虎头山,东临漆水河,海拔882.4m。始建于北宋年间,为六棱七层仿木建筑结构,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约13米,底层每边长2.17米。雕饰富丽,造型精美,塔顶有仰覆莲座覆

景区详情
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坐落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原同官县城)北街山坡,西靠虎头山,东临漆水河,海拔882.4m。始建于北宋年间,为六棱七层仿木建筑结构,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约13米,底层每边长2.17米。雕饰富丽,造型精美,塔顶有仰覆莲座覆钵和相轮、宝珠等组成的铁刹。塔内有梯,可登塔顶,俯瞰市区景色。

重兴寺塔(铜川塔)原为重兴寺建筑之一。重兴寺始建于隋代,据《同官县志》载:“重兴寺,在县城北虎头山下。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雷之采重修,中有石坊,乾隆间圮。有二石柱,上刻金刚经,系唐永淳间物,今存其一,移藏县府。又有塔七层,始建未详,今尚存。” 又载:“城北重兴寺故物,今置县府二堂后西廊下。唐永淳元年。高五尺,围三尺,八棱,中有长方孔一个。旧志谓上刻金刚经,但字迹磨灭,难识矣。” 县府所藏的二石柱之一即唐永淳石碑,于1957年5月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1981年维修铜川塔时清理出土另一个石柱,高1.70米,围1米,八棱体,中有一长方孔,上刻金刚经,楷书,文字遒劲秀美,大多字迹清晰,形制、规格、碑名与旧志记载相同。

铜川(古称同官)是关中平原进入陕北高原的咽喉之地,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这里就是北方游牧部落和南方农业部落的交融带。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当地佛教盛行、寺院林立。塔是佛教所特有的建筑物,铜川塔也不例外。

重兴寺塔塔门向南,塔壁厚1.61米。塔身的一、二、三、四层塔檐为双拱,叠涩出檐,做仿木方椽两层。塔身底下一层较高,第二层塔身每面为三开间,用砖作隐柱,柱上有斗拱,塔檐之上有平座栏杆,塔体每面三开间的两侧开间,用砖作出横式格棱假窗,塔檐各角原有铁制风铃。该塔雕饰富丽,结构奇巧,整个塔体造型优美,对研究古塔建筑艺术有着重要价值。

铜川塔是陕西省保存完好、造型高大的古塔之一。其做工之精巧、风格之独特,为全省少见,是难得的建筑艺术珍品。在宋代,我国建塔之风盛行,体现出宋时经济与文化发达的面貌。重兴寺塔对研究中国古塔建筑艺术和当时经济与社会发展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铜川塔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556年1月23日下午至24日凌晨)关中大地震时,塔身微倾、刹倒挂。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年代初期,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塔身、塔檐进行维修加固。1982年8月,在铜川塔维修工程施工中,发现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石佛像及隋唐时期的石佛像头6个,其中佛像头4个,菩萨佛头2个,另发现一尊明代圆雕无头佛像。这些石刻形态优美、线条流畅,雕刻细腻。

如今的铜川塔被青松杨柳包围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仿唐院落里大红的廊柱,古香古色的琉璃瓦,伴着轻轻吹拂过的微风,塔顶的铃儿“叮当,叮当”,好像在给人们讲述着古老的过去,诉说着沧桑的历史……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27_7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