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讲寺
摘要:龙兴讲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距今已138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龙兴讲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称帝第二年下旨修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讲寺之所以用龙兴为名,是比喻帝王之业的兴起。《尚书
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距今已138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
龙兴讲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称帝第二年下旨修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讲寺之所以用龙兴为名,是比喻帝王之业的兴起。《尚书序》载:“汉室龙兴,开设学校,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由此可见,唐太宗敕建江南讲寺并赐名龙兴,是有其深刻政治含义的,希望籍此通过佛法传播,感化“判服无常”的西南群蛮,实现教化一方,稳定一方,进而达到稳固朝廷对江南的统治。龙兴讲寺也因此为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学书院,后来直到玄宗开元六年(718),才建立丽正书院,725年更名集贤书院,比龙兴讲寺要晚建90年。以宋代著名的岳麓、白鹿、石鼓、应天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为例,它创建于宋开宝八年(973),要比龙兴讲寺晚建345年。而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建筑年代明显早于岳麓书院的学院。
明正德六年(1511),三十九岁的王阳明自贵州龙场驿转任江西庐陵县令,坐船顺沅水东下,到达湖南沅陵。据同治十二年(1873)《沅陵县志》载,阳明“喜郡人土朴茂,质与道近,因留虎溪龙兴寺,寓凭虚楼弥月。与武陵蒋信往来讲论,进士唐愈贤从之游,刘观时、王嘉秀诸人咸执贽受学焉”。据《年谱》知,当时冀元亨亦在。蒋信、冀元亨、刘观时、王嘉秀列楚中王门主将,是阳明的湖南籍弟子。当时王阳明曾作《与辰州诸生论收放心书》,以明致良知之道。后来他有诗回忆当时在龙兴寺的情景:“记得春眠寺阁云,松林水鹤日为群。诸生问业冲星入,稚子拈香静夜焚。”(《与沅陵郭掌教》)
龙兴讲寺山门面南,正对沅水,其建筑布局大体上是依佛教寺庙规制,次序是:头山门、过殿、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阁。大雄宝殿是其主要建筑物,该殿虽经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体木构架、柱、梁、枋等,经碳14测定,皆系唐代遗存。大殿正面高悬一块大匾,上刻“眼前佛国”4字,为明礼部尚书董其昌的字迹。沿着这条轴线,两边还有一些诸如旃檀阁之类的配殿。观音殿后面50米是一个牌坊,便是“虎溪书院”的入口。
嘉靖二十年(1541),同知徐珊访其师当年讲学遗迹建虎溪精舍,后又改为虎溪书院。有亭、轩、楼、阁等,辟修道堂,“大集多士,以倡明其学”,并辟祠以祀守仁,请罗洪先作记。“四方志学之士,日彬彬焉集”。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廷绶“虑其无以容”,增建讲堂(称当仁堂)6楹,翼以号舍,“教诸士以同仁之学”。崇祯中守道樊良枢重修,改名“阳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府迟煓重建。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赵念曾改名“虎溪”。乾隆三年(1738),同知何璘捐经史古文等书籍数百卷。十二年(1747),巡道永贵倡捐银2000两以供膏火。道光十八年(1638),知县方传穆重修,并增生额10名。咸丰十年(1860),知府刘位坦捐书数百卷。次年,知府李明握增设诗赋课,每月一试。山长如蔡用锡、张本先、向岚、罗以纯等,皆一时名儒。光绪间欧廷飏主讲,订《阳明守则》以规范生徒。二十九年(1903)改为辰州府中学堂。民国间继续办学。1937年10月,讲寺主持妙空长老约南岳名师到寺中讲经,轰动沅陵。此次讲经后,成立了沅陵佛教会、沅陵佛教居士林、沅陵佛教四众教义研究所和沅陵佛教阳明小学等四个组织。1949年后,并入沅陵一中。如今山门下的坪里,还存有王阳明先生的石雕像、修建虎溪书院的纪念石碑。
地址: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门票40人民币
延伸阅读: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23_4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