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四分校旧址
摘要:抗大四分校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抗大四分校旧址,位于永城市西南30公里李寨乡麻冢集。由校址、校部、银杏树三部分组成。1938年夏,为深入敌后抗日,彭雪枫同志奉命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70余人,于9月29日从豫南确山竹沟镇誓师东征。1939年1月,到达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
抗大四分校旧址,位于永城市西南30公里李寨乡麻冢集。由校址、校部、银杏树三部分组成。
1938年夏,为深入敌后抗日,彭雪枫同志奉命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70余人,于9月29日从豫南确山竹沟镇誓师东征。1939年1月,到达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心的豫、皖、苏三省交界地区,开始点燃了中州大地的抗日烽火,开辟了豫皖苏抗日革命根据地。1940年3月,在其随营学校的基础上,报请党中央和抗大总校批准,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兼校长,副司令员吴芝圃兼副校长,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育长先后为刘作孚、刘清明、方中铎,支队领导成员任教员。学校在永城共办两期,培养抗日军政干部近2000名。1941年5月中旬,抗大四分校随部队转移到皖北等地学习,至1945年11月结束,共办六期,抗战已取得胜利。抗大四分校的创办,及时地为部队和豫皖苏边区党政机关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当地军民誉为豫皖苏边区儿女革命胜利的摇篮,新中国的育才阵地,至今仍是矗立在豫皖苏边区人民心中的一座伟岸丰碑,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阵地。
抗大四分校旧址现存校址、银杏树两处,校部的三间土坯草顶房,由于年久失修现已倒塌。校址在麻冢集北街路东,原清末时期的泰山庙大殿。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石灰顶,是当年四分校的会堂和教室。殿内东西山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当时四分校的同志用土红颜料书写的美术字标语和宣传栏。东山墙书“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标语下方是南北并列的“歌咏栏”、“学生栏”;西山墙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下方有“防卫栏”、“时事栏”。
银杏树在麻冢集东北一公里的曾楼村后,树龄已有千年,干围6.5米,树荫遮盖400多平方米,树下是当年四分校学员夏天学习、聚会、议事的场所,至今大树仍枝叶茂盛。
延伸阅读: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21_4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