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谯楼
摘要:临颍谯楼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临颍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谯楼,又名钟鼓楼,始建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景泰二年重修,位于老城县衙前,占地140平方米,为砖筑楼台式建筑。台高6米,平台东西长14.7米,南北宽9.5米;飞中拱门洞宽3.5米,高4米,深9.5米;架层楼高
临颍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谯楼,又名钟鼓楼,始建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景泰二年重修,位于老城县衙前,占地140平方米,为砖筑楼台式建筑。台高6米,平台东西长14.7米,南北宽9.5米;飞中拱门洞宽3.5米,高4米,深9.5米;架层楼高五丈,铸钟两千斤,增置鼓大十围,民兴寝之便焉。它是周边县市仅存的一座反映古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7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青砖平台,拱门南面上方青石匾横额上写的“谯楼”二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拱门南面上方有“颍川古郡”阴刻石额一方。谯楼为青石阶、青石栏杆,平台上木质结构宫殿式楼房,双层飞檐挑角,四角铁马风铃,周围十根明柱支顶……清朝乾隆年间临颍知县刘沆曾有诗曰:“颍川衙署瑞葱葱,门前谯楼势更隆。暮鼓唤回犁雨叟,晨钟惊起织云工。一天郎月飞檐里,四野祥烟画栋中。览胜偶来台顶上,满城歌笑散春风。”这些诗句是对谯楼的真实写照。
仅用“漂亮”来形容谯楼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繁华的如同今日的交通路、中华市场。由于该建筑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平台上的楼阁、钟鼓亭已不存在,台上蔓草丛生,杂树多株,大的树围达1.5米,再加上数百年来的风雨侵蚀,致使四周墙体向外膨胀,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濒临毁坏,抢救修缮工作迫在眉睫。在临颍县委、县政府和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去年7月1日投资45万元对谯楼进行重修,历时5个月,终于顺利完工。
今日的谯楼丹碧辉映,肃穆堂皇,旧貌重现。注视着它,记者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暑日登楼,清风习习,凭栏远眺,四郭尽悉;下临通衢,行旅接蹱,商贾熙攘,车水马龙”的画面。
东街村:东街村…… 东街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21_4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