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珠寺王羲之故宅
摘要:戒珠寺王羲之故宅为文化旅游景点。绍兴市区东北隅昌安门内的“戒珠寺”,陈列着“书圣”王羲之的文物。这里原是王羲之的老宅,“戒珠寺”是王羲之终生的内疚。王羲之故宅戒珠寺位于蕺山南麓,今绍兴西街。古宅所以名称戒珠寺,还得从一段历史故事讲起。传王羲之有两样所好,
绍兴市区东北隅昌安门内的“戒珠寺”,陈列着“书圣”王羲之的文物。这里原是王羲之的老宅,“戒珠寺”是王羲之终生的内疚。
王羲之故宅戒珠寺位于蕺山南麓,今绍兴西街。古宅所以名称戒珠寺,还得从一段历史故事讲起。传王羲之有两样所好,一是爱鹅,一是癖珠。王羲之为了让十指灵活有力,增加书写的气势,他随身都佩带一颗晶莹剔透、珠润玉圆的明珠,不时握在手掌中,来回摩挲。一天,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观赏白鹅戏水,忽然家僮通报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羲之随手将明珠放在桌上,与这位僧友叙谈。其间,又有人来见王羲之,王请僧人稍候,出去会另一客人。回来后,桌上的珠子却不见了,王羲之就怀疑是这位尘外之人,欲心未净,虽不便明言,但脸上流露出鄙夷之色。僧人见状,顿感冤屈,却有口难辨,只好怏怏而去……这位僧人无端遭此不白之冤,伤心过度,竟然茶饭不思,没多久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
没想到,王羲之家中的一只大白鹅突然也病怏怏的不吃不喝,没几天死了。家人感到奇怪,剖开鹅的肚肠,竟发现了那颗明珠。原来那天大白鹅误把明珠当饲料吞进肚里了。王羲之非常难过,深感自己错怪了那位僧友,悔恨交加,十分悲痛,自己竟然为了一颗俗物,而怀疑、伤害自己最真挚的朋友,实在太卑鄙了。自此他戒绝了玩珠之癖,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人,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园的山林一并捐给了佛门建寺庙,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戒珠寺”,悬挂门上,用来悼念僧人也告诫自己。
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后王羲之西归,其子遵乃父遗命,将尸体涂以火漆,继续尽其职守,奈火漆难以防腐,后遂以塑像代之,故与他寺独特。而寺起名为“戒珠”,一是取《法华经·序品》中“精进持净戒,犹如获明珠”之禅意,二是阐明舍宅之本意。
依山临街,幽偏适中,寺内殿廊洁净,佛相庄严,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原为晋王右军王羲之别业,寺内现辟有王羲之陈列室,为中外游客所瞩目。除了-寺外,我国的寺院头山门前皆为笑呵呵的弥勒佛把守。但戒珠寺头山门坐的是一位头戴纶巾、身穿朝服、脸色白净、留着三绺长须的-,两个侍童分列左右,一边的侍童捧着一叠书,另一边侍童抱着鹅。这位端坐的-便是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书法家王羲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戒珠寺屡毁屡建,现存山门、大殿和东厢等建筑,为1924年重建。山门楹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什么世界;其中如无-,何须用这样庄严。”原为张大千所撰写,“文革”遭劫,现是后人重书。1983年重修山门、大殿和寺外的墨池,并正式对外开放。
景点位置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西街
门票5元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xxbyc.cn/quanguo/11_36485.html